第216章 人勤地不懒_三国:我给昏君当替身
飞牛小说网 > 三国:我给昏君当替身 > 第216章 人勤地不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6章 人勤地不懒

  第二日,一道道圣旨便发往全国各地,有推进新税制的,有落实兴商令的,有督促乡县州三级学校建设的,也有督促军事进展的。

  皇宫内外、五司衙门,一片忙碌的景象。

  京城雒阳,大街上人来人往,各店铺会来热闹的吆喝声,一片平和安详的景象,仿佛一直都是这样,从来没有受到打扰。

  然而,事实上,雒阳城前不久刚刚经历了董卓造反挥兵东进,何进造反京城作乱,匈奴兵临城下,蹇硕造反,以及更近一些的袁氏造反,袁绍率兵打进瓮城。

  可以说,近几个月来,雒阳城很少有能安宁之时,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们只要听说陛下在京,心中就无比塌实,不必担心京城生乱。

  尽管全国战乱频荏,甚至有一些还距离京城不远,但只要有陛下坐镇,老百姓就可以全身心地过自己的安生日子。

  曾经那个受万民唾弃的昏君,此刻成了百姓的主心骨。

  大司宗卢植伸了伸有些酸胀的老腰,满面笑容道:“老夫有生之年,还是第一次看到朝廷运行如此高效,即便是在没有战乱的年代,也无法与现在相比。”

  “是啊。”大司宗丞蔡邕感叹道,“单看朝堂内外的有序高效,谁会想到这是一个战乱四起的天下呢?我倒是觉得,一旦战乱平定,大汉很快就会再次迎来盛世。”

  “如果老夫所料不差,这个盛世恐怕是前所未有的大盛世。”卢植面露神往之色,“多少大儒心生向往的时代,不知道老朽能不能等到那一天了。”

  “不仅仅是大儒向往哟。”蔡邕笑道,“用陛下的理念,那是百业兴旺、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的盛世。”

  “百业兴旺!百家争鸣!百花齐放……”卢植笑着沉吟良久,缓缓道,“确实令人神往,可是……真有这样的盛世吗?”

  “听闻昨日陛下驾巡太医院建设情况,与华佗、张仲景两位神医讨论医学,当时讲到愚公移山之事。”

  蔡邕道,“陛下说医道之途多艰,不会一蹴而就,但只要是有利于天下民生的,就要一代接一代做下去,不断翻越高山、攻克难题,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我们的事业也就可以永垂不朽,我想这盛世建设也是一样的道理。”

  卢植点了点头,颇有感触地道:“是啊,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只要我们血脉不断,这事业便永远流传,总有建成盛世的那一天,对了,你还没有儿子吧,你都没有子嗣传承,谈什么子子孙孙无穷匮?”

  蔡邕:“……”

  卢植:“抓紧啊,要不要给你半天假?”

  蔡邕:“……”

  卢植:“这事老夫深有体会,人勤地不懒!”

  蔡邕:“……”

  ……

  河东,临汾城。

  董卓满脸怒容,一脚踢飞面前的几案,酒水四溅,吼道:“来人,将郭汜推出去斩首!要你这无能之辈何用!”

  在之前的夜袭战之中,华雄被俘,郭汜在李傕的接应下才逃出生天,可谓损兵折将。

  如今的董卓军,可谓摇摇欲坠,濒临崩溃,特别是从西凉带出来的老军,越打越少,而新抓来的壮丁又心劲不齐。

  眼看着队伍战力和士气都越来越低,今晚的夜袭,又失去了第一战将华雄,损失了上千西凉精锐飞熊军。

  董卓焉能不气!

  “主公且慢。”谋士李儒急忙出来阻拦道,“如今大敌当前,正值用人之时,不如留得郭将军一命,让其戴罪立功。当务之急,是要立刻撤出临汾城。”

  “撤?!”董卓一脸疑惑道,“为何要撤?文优何故也出此扰乱军心之言。”

  “华将军虽然袭营失败,但是已然发现不同寻常之处。”李儒道,“两次袭营,汉军均衣甲在身、枕戈而眠,只有一种解释,那就是今夜会有一次集中行动,而此地能令他们行动的,自然只有临汾城!

  众人一听,纷纷紧张起来,董卓也深吸一口气。

  “既然知道汉军要攻城,我们何不将计就计,将其诱入城中,一举歼灭?”牛辅晃了晃大脑袋,疑惑地问道。

  不少人看向李儒,显然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疑问。

  “若只是盖勋一家,则牛辅将军此策可行。”李儒说道,“不过盖勋不会傻到以劣势之兵强攻坚城,如果李某所猜不差,今晚汉军的行动一定是皇甫嵩与盖勋两人的联手,而我军接连受挫,如今又失去第一大将华雄,已难以再与官军正面抗衡,不如趁着官军还未攻来,及时退走。”

  “只要通过退回陇西,本将军还会再聚一支虎狼之师。”董卓缓缓站起身来,道,“不过此去西凉路途遥远,而且途中又多险关、大城,西凉羌患已经被平,怕是会遭到官军四面围剿。”

  “如今之计,我们要撤的方向自然是不能往安稳之处撤退,而是哪里乱就去哪里。”李儒见董卓已经赞同了他撤退的计策,顿时说话也有了底气,道,“南匈奴正在混战之际,不如我大军杀入河套,整顿蛮夷之力,朝廷一向对河套诸蛮退让怀柔,多半不会大兵追杀,只要给我们养精蓄几年,便可杀回来报仇雪恨!”

  董卓也是果决之人,稍微一想便知道李儒所言在理,便立刻道:“传我将令,大军连夜开拔,弃临汾城北上!”

  “遵命!”众将齐齐抱拳领命。

  正在这时,突然城外鼓号喧天,喊杀声震耳。

  “不好,想必是官军已经开始攻城了,快准备撤离!”李儒大声道。

  一名亲兵急匆匆跑进来,大声禀报道:“将军不好了,官军突然攻城!”

  “可看清有多少兵马?”董卓问道。

  “官军趁着黑夜,悄悄爬上城头。”亲兵气喘吁吁道,“与守城兄弟交上手了,城下的火把密密麻麻,不计其数,怕是倾巢而出了。”

  “果如文优所言,这决不是盖勋一家的兵马。事不宜迟,快撤!”董卓犹豫一下,接着道,“叔颖,你与张济领兵三千守城断后,其余诸君,立刻撤退,前往南匈奴!”

  叔颖是董卓的弟弟董旻,在此生死关头,派谁断后都不放心,恐怕没等自己离开临汾城,断后的就把城池献了。

  可惜的是,自己的亲弟弟虽然不会背叛自己,但是让他断后恐怕也是凶多吉少、有去无回。

  至于张济,也是董卓的一员爱将,有勇有谋,可以作为自己弟弟的副手。

  众人轰然散去,各自调集人马,守的守、撤的撤,临汾城内一片混乱。

  李傕也在以最快的速度集合人马,沉重的物品一概不要了,准备轻装简从出城。

  谋士贾诩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忙乱的李傕。

  李傕起初没有注意到贾诩的异常,一边整理物品,一边和他讲述着刚才在大帐之中议事的过程,后来才发现,贾诩一直站在旁边聆听,而没有要收拾东西跑路的样子。

  “先生何故不收拾行囊?”李傕问道,“是不认同李儒之策吗?”

  作为一名武将,李傕也知道一些文人的臭毛病,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,经常相互看不起,相互不服。

  他认为李儒和贾诩都是有大才的,在弘农之战中,若非贾诩,自己早已惨败,甚至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。

  难道这两位智者也在暗中较劲?可若是贾诩反对李儒的谋划,我该怎么办?

  正在疑惑之际,却见贾诩摇了摇头道:“非也,当前之计,李文优的计策乃是上策。”

  “既然如此,先生何故……”李傕更加疑惑了。

  “董公身边有文优先生一人足矣。”贾诩笑道,“倒是留下断后之人,兵微将寡,若无人谋划恐怕难以支撑下去。”

  李傕听后不由得动容,深深鞠了一躬道:“先生大义,主动以身涉险,羞煞我等逃撤之辈,此去李某定会在董公面前为先生多加美言,临汾无须多守,只要助董公顺利脱困即可,有此大功,必得董公重用。”

  “那就多谢将军了。”贾诩也向李傕躬身致谢。

  很快,李傕收拾停当,向外走去,贾诩在身后相送,刚刚出了营房,正遇到张济带着大批人马风急火燎地往南城门赶。

  “老张,愚兄送你个宝贝。”李傕大声喊道。

  “有话快说,现在没工夫扯蛋。”张济回头大声道。

  “这是愚兄身边的得力谋士贾先生。”李傕说着指了指身边的贾诩道,“贾先生足智多谋,不在李文优之下,若不是他出谋划策,愚兄恐怕就栽到弘农了,贾先生大义,愿意留下协助守城,你就将他带在身边,遇事多多请教,可保你败得不至于那么惨!”

  “放屁,什么叫败得不至于那么惨?张某要杀敌立功。”张济大声道,“贾先生请跟我来,不过你要自己保护好自己,刀箭无眼,乱战之中张某也护不了那么周全。”

  贾诩向李傕拱了拱手,转身走向张济。李傕也拱了拱手,打马急驰而去。

  ……

  却说盖勋刚刚与众将官在中军大帐之中宴饮完毕,庆贺华雄归降,因为眼看着再有半个时辰就到卯时了,而与皇甫嵩的约定攻城时间是卯时三刻。

  也没法休息了,于是当下传下令去,立刻准备早饭。

  其实大家都心里有数,因而今晚虽说是宴饮,但谁都没有喝多,保持着清醒头脑准备战斗。

  大军刚刚开始造饭,就见临汾城方向火光冲天,鼓号声、喊杀声远远传来。

  盖勋一震,大声喝道:“怎么回事?速去探知是谁在攻打临汾?”

  他与皇甫嵩约定的攻城时间是卯时三刻,现在还不到卯时,怎么那边就开打了?

  “难道是皇甫嵩在抢功?”华雄疑惑道。

  盖勋摇了摇头,他对皇甫嵩非常了解,甚至非常非常敬重,这位大司马不是那种人。

  曹操意气风发地道:“不管是谁在打临汾,作为大汉王师,我们也一定要去帮帮场子。”

  “传我帅令,准备集合!”盖勋大声道。

  正在这时,亲兵领着一名武将匆匆而来,盖勋认识,正是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。

  皇甫郦对着盖勋深施一礼,道:“晚辈见过大司刑,叔父听闻大司刑分兵去救河内,又连续受到董贼袭营,便毅然提前率兵进攻临汾,特命晚辈前来送信,请大司刑稍歇片刻,等将士们恢复锐气之后再行前往临汾助战。”

  “放屁!他皇甫嵩看不起谁呢?”盖勋大怒,喝道,“全军集合,不吃早饭了,打下临汾再吃,打不下来就饿着,马上出发,兵进临汾!”

  皇甫郦一看急忙道:“大司刑误会了,叔父没有看不起您的意思,只是不想贵军太过劳累,由原来的合击临汾,改为由叔父作为先头攻打,大司刑稍后进兵。”

  “哈哈哈哈……”盖勋放声大笑,道,“回去告诉大司马,他的好意我心领了,但我盖勋也从来不是软蛋,不能让别人替我出头,就让大司马安心从正面进攻,我率军抄临汾的后路!谁先进入临汾城还不一定呢,哈哈哈……”

  皇甫郦一看盖勋并非真的责怪皇甫嵩,不由得放下心来,大喜道:“那咱们就在临汾城相会!”

  说罢,转身离去。

  此时大军已经集合完毕,除华雄留守外,盖勋几乎率全营人马倾巢而出,绕道前往临汾城的北门而去。

  到达临汾城下之时,天色已经蒙蒙亮,远远可以看到南城方向激战正酣,争夺十分激烈。

  这时探马来报:“启禀大帅,临汾北城大开,贼人正在纷纷出逃!”

  “加快速度,别让董贼跑了,捉拿董贼者,官升三级!”盖勋兴奋的大声喊道。

  搞不好今天盖某的功劳还真要比皇甫嵩更大!

  大军闻令,向北城门急行军,盖勋心中暗自可惜,要不是骑兵都派到河内支援朱儁,现在绝对会派上大用场。

  徐晃、夏侯惇在前开路,曹操率宗族诸将为第二路,盖勋居中统筹,丁原率并州军合后。

  仿佛一股黑色洪流狠狠冲入正在撤退的董卓兵马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nxsw.cc。飞牛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fnxs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